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全国教育大会、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精神,推动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力推进“三全育人”和个性化教育,坚持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建设并举,城建学部全体辅导员收看国家开放大学举办的“新时代背景下加强课程思政建设”直播系列讲座。5月18日下午2点,全体辅导员集中收看学习《多视角思考并践行“课程思政”》 的讲座,并积极分享学习感悟。
史媛:
通过今天的培训,系统了解了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区别和联系,掌握了如何在日常的教学和学生管理中融入思政元素,开展课程思政。课程思政比起传统的思政教育,有很多明显的优势,课程思政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摒弃传统的“灌输式”思政教育,让思政教育的范围从传统的五门思政课程中扩大到其它课程和教育管理的全过程,利用大数据和深刻的案例丰富思政教育的内容,让思政教育融入大学学习和生活的各个方面,让思政教育更加生动,真正走入学生的内心,真正让学生入心入脑。
李娜:
今天参加了《多视角思考并践行“课程思政”》的网络培训学习,对课程思政有了全面的认识。课程思政坚持“协同育人”的理念,将思政教育融入到各专业课程教育中,达到课程育人的效果,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作为辅导员,在对学生开展思政教育的过程中,我应该注重“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坚持以学生为本,同时借鉴课程思政润物无声的价值引领示范,提高思政工作温度,提升思政工作效果。
武娜:
通过郭老师对“让我们从10个视角思考课程思政”以及“如何做到课程思政”的讲解,我们了解到“课程思政”不只局限于传统的思政课程,对于学生的价值引领也可以通过其他课程得以实现,通过不同课程给学生培一种思维方式。同时,对于学生的思政教育,老师也要树立良好的师德风范,使学生从老师的言谈举止中去感受思政的温度。在“课程思政”的教育理念上老师也要用发展的眼光,做到课程思政实事求是,注重实效,与时俱进。
姚易:
听了郭建校教授讲座,我感觉获益匪浅。疫情原因,本学期采用了线上教学模式,但在这个特殊的时期"思政教育"更凸显了其重要性。同学和老师们虽然隔着屏幕,教学场地也没有校园的束缚,但学生在疫情期间也同样遵规守纪,完成着自己的社会责任,线上教学以来,没有出现过在读大学生滋事。可见思政教育是必要的、是学生的思想引领、榜样示例、理想信念和人格修养。郭教授的分享让我深感,“大思政”的理念并不是仅仅体现在学生的思政课上,而是在专业课、兴趣课、基础课、实践课等的每一次教师与学生的沟通交流的课堂上;教师的举手投足、言谈举止都是对学生的一堂思政课!
吴珊珊:
课程思政贯穿整个课程始终,真正将‘立德树人’的教育目的落到实处,做到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在育人的方式方法上,我们还需进一步探索创新,听了今天的讲座,让我对课程思政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在今后的工作中,时刻都要考虑如何润物细无声。
郭卓文:
今天收看了天津外国语大学教务处郭处长主讲的“多视角思考并践行课程思政”为主题的直播讲座受益匪浅。他从二各方面讲述了什么是课程思政及如何做到课程思政,他强调“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承担着神圣使命。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高校教师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更好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为学生点亮理想的灯、照亮前行的路。教师的工作是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
课程思政要结合现代教育技术和传统教学方法,突出重点,讲清难点,设置疑点,安排兴趣点;讲究逻辑性,注重启发性,富有节奏性,力求形象性;注意课堂语言的表达艺术。课程思政考验的是教师的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考验的是教师的人格修养,所以要做到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
王雷:
今天参加了郭建校教授的《多视角思考并践行“课程思政”》的网络学习课,受益颇多。对课程思政有了较以往更全面的、大局观的了解,从某种角度而言,似有高屋建瓴的作用。课程思政提出的“协同育人”的理念,打破了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的融合,提升了课程教育的效果,应是从根本上落实了立德树人的任务。我作为大学生思政辅导员,开始对思想政治工作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把高校思政工作做到实处,但更要让思政工作在润物细无声的状态中,让所接受的人有更多的层次和方式的认同感。这将考验一个思政工作的不断进步与学习的能力,同时也考验着他对于思政工作的深入理解和借鉴,从而使工作落实,学生受益。
刘康婷:
通过学习,我深刻体会到在专业教育中全员思政和全过程思政的重要意义。大学在赋予学生生存能力的同时,也在为社会文明的进步提供发展动力。社会的发展关键在人,人的发展首先是做人。如何让一个学生的个体发展与社会需求同步,是大学教育需要解决的问题,而解决这个问题不是靠几次思政课就可以完成的,而是所有老师共同努力的结果。老师是学生的镜子,老师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如果一个老师尊师重道,那学生就更可能三观正,如果一个老师离经叛道,那学生就更可能认识偏差。所以,老师要为人师表,言行一致,不能在课堂上讲君子之风,课堂下行小人之事。当然,专业老师在课堂上穿插思政教育内容时,一定要与课程内容相关联,否则为了说教而说教的道理,是很难被学生接纳和认同的。